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101·卷39消遣类,白居易这类七律,以议论为主

2 已有 74 次阅读   2023-05-24 00:22
瀛奎律髓101·卷39消遣类,白居易这类七律,以议论为主 

前言

唐文宗的甘露之变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件,宦官掌权,朝廷重臣纷纷被杀,皇帝成了傀儡。在这一事件发生时,早就看出端倪的白居易正在洛阳悠游岁月。

看着那些为争名夺利而人头落地的老同僚们,白居易为之遗憾,也为自己庆幸。不过,也有人认为白居易有些幸灾乐祸。

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愿索素琴应不敢,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指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事变发生的消息传到洛阳时,白居易正在独自一人游览香山寺。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从首联可以看出,白居易早就有所察觉,因此就想办法离开了长安: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宋朝魏庆之《诗人玉屑》中记载:

沈存中谓乐天诗不必皆好,然识趣可尚。章子厚谓不然,乐天识趣最浅狭,谓诗中言甘露事处,几如幸灾。虽私仇可快,然朝廷当此不幸,臣子不当形歌咏也,如“当公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之类。

沈存中,即沈括,章子厚即章惇,章惇说白居易作这首诗“几如幸灾”。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蔡宽夫诗话》中解释说:

乐天江州之谪,王涯实为之,故甘露之祸,乐天亦有“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之句。

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就是王涯落井下石。在这次甘露之变中,王涯等几个宰相身首异处,因此章惇认为白居易“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是幸灾乐祸。

白首同归,典出《晋书·潘岳传》,金谷二十四友当年风光无限,潘岳曾经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结果政局有变,二人都被夷三族。刑场上,潘岳对石崇说:可谓白首同所归。

苏轼则认为曲解了白居易,苏轼说,这是同情王涯的悲惨遭遇:

甘露之祸,乐天有诗云:“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为幸祸,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仇池笔记》

愿索素琴应不敢,忆牵黄犬定难追。用嵇康、李斯临死之前的典故,同情或讥讽,似乎都说得通。

麒麟作脯龙为醢hǎi,何似泥中曳尾龟。比喻之法,用麒麟作肉干,以龙为肉酱,比喻高官锦衣玉食的生活。曳尾龟,比作寻常的老百姓。亦是对比之法。

二、闲卧有所思
权门要路足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今日怜君岭南去,当时笑我洛中来。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才。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前四句用赋体,越是重要的职位,越容易招致灾祸,在清闲之地安居,不挡他人之路,自然不惹祸。今天您被贬谪到岭南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呀。当年您笑话我躲到洛阳来享受清闲,如今我怜惜您去岭南受苦。

颈联比喻,虫子无毒,树木不成材,所以没有价值反而安居无忧。

尾联还是赋体,命运遭遇的好坏,都是自己找的,有前因就有后果,例如李斯之死,和二疏的荣归故里。

白居易自己不材之木,是失落后的自我揶揄。王涯就是因为白居易是自己晋升之路的对手,所以才排挤他。白居易仕途生涯,大多在外做官,后来回到长安,也主动设法离开,并非没有抱负,而是因为仕途凶险。

据说唐宣宗继位后,首先想到的宰相人选就是白居易,可惜白居易早在几个月前就去世了。

三、感兴 白居易
鱼能深入无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爇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樽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唯有苦人多。

爇ruò,点燃,亦有版本为热。噬脐,shì qí,遭受损失后悔不及,出自《春秋左传 》 。前4句除了两个生僻字以外,很好理解。

鱼儿不妄想吃饵,而是藏身于深水之处,不会被钓。鸟儿知道高飞,就不会被树上的罗网抓获。

炙手可热的,大家都想争抢,结果烫手而归;错过了时机,最终后悔不及。

樽前诱得猩猩血, 出自唐《国史补》:

猩猩者好酒與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見,必大駡曰:‘誘我也!’乃絶走遠去,久而復來,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因遂獲之。

猩猩喜欢美酒,一开始见到美酒,还有些自制力,但是时间久了,最终还是受不了诱惑,结果被人类擒获。

幕上偷安燕燕窠。燕子筑巢应该在屋梁上,假如苟且于帷幕之上安巢,岂能安全呢?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唯有苦人多。 后五字大多版本为:自取苦人多。世上的苦命人多。何谓苦人呢?即前6句所说的人,被名利诱惑最终结局悲惨的人。

四、放言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首联说,如果要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用占卜,我告诉您一个办法。颔联用比喻之法,玉石好坏,烧三天就知道了。樟木和枕木幼苗期间难分辨,长过七年就看出区别来了。颈联用历史典故来阐明,周公当年被诬陷,王莽当年伪装贤臣,时间一长真伪自现。尾联亦是大白话。

白居易的放言有五首, 都是以议论为主的七律。赠君的君,指元稹。元稹曾作方言七律

结束语

方回在这一卷中收录的白居易诗作,几乎都可以看做小小的议论文。是白居易对于时局变化、对于人生命运、对于自然规律的解读。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七律《读白居易感兴》

名避天罗利避刀,长安日远且逍遥。魂归宰相城隅柳,醉过分司洛水桥。
宦海浮沉无数客,云山来去半如潮。潮来潮去今犹在,木尽天年独寂寥。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