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109·卷43迁谪类,张祜对仗灵活,宋之问诗心敦厚

2 已有 88 次阅读   2023-05-28 12:05
瀛奎律髓109·卷43迁谪类,张祜对仗灵活,宋之问诗心敦厚 

前言

瀛奎律髓第四十三为迁谪类:

迁客流人之作,唐诗中多有之。伯奇摈、屈原放,处人伦之不幸也。或实有咎责而献靖省循,或非其罪而安之若命。惟东坡之黄州、惠州、儋州,尤伟云。

迁客流人的作品,在唐诗中多不胜数。如伯奇、屈原无罪而被放逐,是人生的不幸。

或者确实犯了错误,被贬谪则要尽忠反省;或者被错误对待,但当作命中注定而甘心承受。像苏轼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而安之若命),更令人钦佩。

一、宋之问的“敦厚”

宋之问《初到黄梅临江驿》: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无论“实有咎责”还是“非其罪”,诗人往往不出恶语,《礼记 》中说: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可看作倒装句,我在南溟作逐臣,但是仍旧怀念北极(北方,北极星,有帝王之意)之明主。通俗一点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方回对于宋之问这首诗的评价,颇费笔墨,首先介绍了创作背景:

之问之为人不足道也。然唐律诗起於之问与沈佺期。此诗贬泷州参军时所作,坐媚张易之事而败。

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是为初唐律诗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诗人。方回又介绍了宋之问类似的作品:

其《早发韶州》律诗有云:”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日夜晴明少,冬春雾雨饶。身经山火热,顔入瘴江销。触景含沙怒,逢人毒草摇。雾浓看袂湿,风扬觉船飘。"
又如《发藤州》云云:"峰刻不似苔,壁藓画难成。雾裛千花气,泉和万籁声。恋结芝兰砌,悲纒梧檟茔。"
如《发端州》云:人意长怀北,江行日向西。破顔看鹤喜,拭泪听猿啼。
如:失意潜行蛊,猜顔辍报讐。
如:吴将水为国,楚用火耕田。
皆佳。此篇北极、南溟一联,老杜“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亦何以异乎?乃知以言语文字取人,工则工矣,又当观其人之心行为如何。之问後逃还为考功,复以丑行贬越州长史流钦州,赐死桂州。故曰其为人不足道也。

宋之问因为谄媚张易之兄弟,所以被贬泷州参军。虽然心中不快,但诗中还是一片忠君之情。虽然此时的君已经换了人,不再是武则天,而是唐中宗李显。这固然是臣子的无奈,但也是“敦厚”诗人的特点。

然而诗虽敦厚,宋之问为人并不敦厚。因此方回一再评价“其为人不足道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上下联重复说一件事,这两句常常被作为“合掌”的案例。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上下联为流水对,上下又有转折。

二、张祜对仗的灵活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一生不得志。但是杜牧很欣赏他,曾经作诗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宋之问写的是自己经历,张祜这首《寄迁客》写的是别人:

万里南迁客,辛勤岭路遥。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但能坚志义,白日甚昭昭。

中四联写的是内容,即张祜设想的迁客“辛勤岭路”之所见。这四句有四平头之嫌:前2字都是名词。

溪行防水弩,野店避山魈。水弩,指晋干宝《搜神记》提到的一种水中毒虫的俗称: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

溪行对仗野店,似乎不甚工整。不过“溪行”表示一种动作,在这里当名词使用,这类对仗在律诗中很多,例如: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杜甫《江头四咏·鸂鶒》
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杜甫《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他时白首须归隐,此【去】青云更著鞭。孔武仲《君表自西林还城中以诗二首为别》

又如这类,从字面上看,也是动词和名词对仗,亦可看作当句对: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杜甫《重送刘十弟判官》
【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李绅《过吴门二十四韵》

初学律诗,往往容易被对仗束缚,其实古人对仗既严谨又灵活。另外,对仗不以工整的程度来评判优劣,很多情况下,宽对优于工对。

三、张籍的寓言

张籍有《迁客》一诗,也是写远迁南方的官员:

去去远迁客,瘴中衰病身。青山无限路,白首不归人。
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一家分几岁,谁见日南春。

一家分几岁,其他版本多为:一家分几处,几处指迁客与家人骨肉分离,更改更符合诗意与实际。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方回点评张籍的《迁客》说:

唐人有长流者,恐此亦是寓言,无其人而立此题

长年流放于他乡,路远山长,白首不归。方回认为张籍这首诗未必是写具体的某个人,可能是张籍虚构而作。

去去远迁客,瘴中衰病身。首联其实是可以工整对仗的,诗人用汉乐府中常见的“去去”,而不是用“岭外”之类的名词,不追求所谓的“工对”。

过于“工整”往往显得刻意。

而且首联不要求必须对仗,以自然流畅为佳。

结束语

迁谪,一般指高级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当然,这个边远是相对而言,例如苏轼曾经被贬湖北的黄州,离开封还不算太远。晚年苏轼则被贬到广东惠州,海南儋州,这真是天涯海角。如果菲律宾、马来西亚属于大宋,苏轼可能要魂留海外了。

今天不再有“迁谪”这种惩罚官员的行为。老街按照惯例完成作业,只好虚构了,如方回所说“亦是寓言,无其人而立此题”。

五律习作109拟古迁谪类《寄迁客》:

故友南迁客,新诗凭雁传。魂销梅岭外,骨立瘴江边。
草木无枯槁,琴书解倒悬。思君问归计,不觉又经年。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