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陆游的甫里情结(上)

2 已有 38 次阅读   2024-05-24 10:08
陆游的甫里情结(上)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地地道道的浙江绍兴人。近来阅读陆游文集,发现他常常署名为“甫里陆某务观”。“甫里”是苏州地名,难道陆游是苏州人?解答这段掌故,背后牵涉陆游大半生心路历程,其中又包含“郡望”观念在宋代的演化,颇堪一观。本文为第一部分:门阀时代残存的“郡望”观念。

“你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是人类的终极命题,古人对此也破费一番思考。单单是一句“你是哪里人”,古人回答往往有三种答案。第一是籍贯所在,第二是成长的地方,第三是“郡望”所在。按照此三类标准,陆游到底是哪里人呢?

陆游出生于宣和七年(1125年)淮河的一艘船上,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为避兵乱,父亲陆宰率领全家来到金华东阳。

金华坐落于金衢盆地之中,地形独特,中部低洼而南北高耸。在此地择居,居民们得以凭借丘陵山地的天然屏障,构筑坚固的坞堡,以抵御山贼、土匪以及流寇乱兵的侵扰。面对金华境内连绵不绝的丘陵山地,金兵即便拥有骑兵之利,亦可能因地形望而却步,放弃进攻。南宋徐邦宪、徐谓礼家族就曾避祸于此。

时局稳定后,陆游随父搬回绍兴老家,当在十二、三岁之间,恰属少年,此后十数年里小务观在绍兴潜心向学,为科举入仕作准备。

故而其出生与成长之际与苏州并无关系。

陆游之父,名宰,字元钧,号千岩,浙江绍兴人。他凭借门荫入仕,历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职。陆游出生之年,陆宰受主和派排挤,次年便离职归家,自此专心致志于藏书与读书。

陆游的祖父,名佃,字农师,号陶山,乃浙江绍兴人。他自幼体弱而勤奋,矢志于学,曾追随王安石求学,终成为“新学”之翘楚。熙宁三年(1070年),他一举中进士甲科,被授予蔡州观察推官之职,更助王安石编纂《诗义》。

在仕途上,他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要职,始终秉持学术精神,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亦未曾放弃著述之志。其遗作《埤雅》《礼象》《春秋后传》充满深邃思想与卓越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陆游的曾祖父,名讳珪,字廉叔,亦为浙江绍兴人士。他初因父荫之便,出任太庙斋郎一职,后转任信州司法参军。经人荐举,得以迁任杭州南新县知县。廉叔先生毕生致力于基层政务,虽官位不显,仕途亦多舛,未曾积累丰厚家产。因此,其子陆佃在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夜无油灯之光,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求学。

从陆游往上推三代,都是纯粹的浙江绍兴人,且都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不会弄错自身祖籍。陆游在为堂兄陆洸写墓志铭时,就对自家来龙去脉做了复盘:

吴郡陆氏,方唐盛时,号四十九枝,太尉枝最盛。唐末自吴之嘉兴东徙钱塘,吴越王时又徙山阴鲁墟。宋祥符中,赠大傅讳轸以进士起家,仕至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太傅生国子博士赠太尉讳珪,太尉生尚书左丞赠太师楚国公讳佃,太师生中散大夫赠少师讳寘。少师八子,皆以文学政事自奋。公讳洸,字子光,少师第四子……(陆寘)少师避建炎之乱,益东徙居明州鄞县之横溪,犹返葬山阴。

“山阴鲁墟”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吴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始于907年,亡于978年。从吴越算起,到陆游出生,陆家在绍兴扎根一百五十年。从“犹返葬山阴”,可以看出陆家把绍兴当成故乡。

陆游为何频繁地将自己与陆龟蒙相提并论,甚至自署为“甫里陆某”以表达这种联系呢?这背后,实际上是深受“郡望”思想的影响。“郡望”指某一地域或范围内享有崇高声望的名门大族,以此区别于其他同姓的族人。

郡望起自于东汉的门第,延续在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始著于唐代。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云:

唐人好标望族,如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姚则吴兴,张则清河,崔则博陵之类,虽传志之文亦然。

宋代社会普遍推崇郡望之观念,此风亦深刻影响着当时士人。以王安石为例,其自幼成长于江苏南京,历经两度罢相之后,选择隐居于此地,静待时机。其诗作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句,描绘的正是南京的景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显然将其视作自己的故乡。在与人介绍自身时,王安石却自称抚州临川人,其文集亦命名为《临川集》,体现了对郡望的重视。

朱熹亦然,他虽生于福建,成长于斯,却鲜少踏足婺源。尽管如此,朱熹仍以婺源为祖籍,每当向人介绍自己时,总是自豪地以婺源子弟自居,这同样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郡望的尊崇。

吴郡陆氏,号四十九枝,江南陆姓之人大半都与其有关。吴郡陆氏世居吴郡,始祖为西汉初年人陆烈,兴盛于三国时期,代表人物有陆逊陆抗父子,到唐代吴郡陆氏多人出将入相,家族鼎盛,唐亡后陆氏开始四处迁徙,分成许多枝。陆游与陆龟蒙皆是吴郡陆氏太尉枝子孙,血脉上必然有关联,晚年曾作诗《自嘲》:

野老家风子未知,天教甫里出孙枝。

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

是处登临有风月,平生扬历半宫祠。

即今个事浑如昨,唤作朝官却自疑。

一句“天教甫里出孙枝”,明显透露出甫里陆氏与鲁墟陆氏同出一源,因这层渊源,陆游推崇甫里先生,视其为祖先也就不显突兀。

在陆游与陆龟蒙之间,一种深厚的郡望情结如纽带般紧密相连,其影响力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陆游对甫里的钟爱,对苏州的眷恋,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向往,更是对前人先贤的一种敬仰与推崇。

这种情感并非空穴来风,它源自对家族历史的追溯,对先辈荣耀的继承。陆游,作为后世子孙,对陆龟蒙这位前辈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追寻着陆龟蒙的足迹,探寻着甫里、苏州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的故事与智慧。吴君神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