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中国书法“集体维权”活动,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9 已有 2757 次阅读   2016-01-17 23:51   标签刘海粟美术馆  王冬龄  邱振中  徐利明  硕士博士教授 

中国书法“集体维权”活动,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写在“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开展之际 作者  丹青飞狐(著名艺术评论家)  

    2016年1月16日,筹备了很长时间,原定于元旦期间举办的《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终于在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拉开了帷幕。

此次邀请展主办单位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中心。学术主持是目前中国书法界最炙手可热的三大风云人物王冬龄、邱振中、徐利明。此次邀请展聚集了百名有着书法博士头衔,正活跃在国内教育界和文化艺术界的中国书法精英。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学术含金量最高,阵容最庞大的一次学院派”书法活动

此次邀请展的总策展人诸明月先生特别邀请丹青飞狐为这个邀请展写一篇评论文章。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东方艺术的瑰宝。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像中国书法这样,是活在人的手中,活在人的生活中,活在人的灵魂中的。

   几千年来,经过无数文人的努力与演化,中国书法以赏心悦目的形式美,丰沛情感的内涵美,严谨跌宕的章法美,深刻内敛的品德美,以及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这些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国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特质,变成了名与利、官与权的附庸品。审美标准混乱,追名逐利,投机取巧,中国书法的乱象丛生已到了令人不耻的地步。当“官员书法”被炒到天价时,当“江湖书法”不断问鼎各类书法大奖时,当书法作品的价值取决于权力大小和职务高低时,人们不禁在问,中国书法的风骨还在吗?中国书法的精神还有吗?中国书法究竟要往哪里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高校建立了硕士、博士学位制199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首招书法博士以来,全国各专业美术院校和其它综合院校相继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的专业人才。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理论,得到了德高望重书法教育家的言传身教,有着多年书法实践的感悟。这批博士对中国书法的学术概论、理论体系、教育本质有着更全面的认知和发言权。

    在此次“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中,百名书法博士,希望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学术论文,来证明当代学院派书法家的整体实力,并用充满挑战的姿态对当代被扭曲的书法市场做了一次“集体维权”,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最近,丹青飞狐在《中国书画报》发表的艺术评论文章《看官员书画家“最后的疯狂”》中提出,“让作品质量说话,让艺术回归本源,是中国书画事业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些年,顶着各种硕士、博士头衔,捧着各种大学客座教授聘书的书法官员比比皆是。其中有些人的文凭与聘书则是通过自己政府官员的身份,用不正当的权钱交易方式非法攫取的,这是公开的“秘密”。这些政府官员,用硕士、博士、教授的头衔来包装自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书法作品增加敛财的砝码。参加此次百名博士书法作品展的博士们,文凭的含金量能不能经得起检验?书法作品的质量是不是经得起评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瑰丽墨宝从来不是什么“官员书法”和“江湖书法”,也不可能靠硕士、博士和教授头衔来忽悠的。从篆书的典重庄严,到楷书的浩荡正气;从隶书的雍容华丽,到草书的野逸倜傥,无不是中国文人吞吐万象的情感绽放,是他们用如云似海的文思才情挥洒出的笔墨神韵,才有了光耀千秋的书法杰作。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宣泄,才是中国书法的生命之源。 中国书法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不阿谀权贵的风骨,是放逐于心灵的洒脱。享誉海内外的林散之、萧娴等书法名家,一无官衔,二无官位,更没有什么硕士、博士、教授头衔,却依然以书风之美,书德之贤永载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这一百多位书法博士,真的能成为中国书法界的文化劲旅吗?真的能担当起为中国书法拨乱正、正本清源的重任吗?

     我们拭目以待!

 

 丹青飞狐书画艺术微信公共平台二维码 

 

丹青飞狐个人微信二维码

 

丹青飞狐艺术群2群QQ号527149112

欢迎关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