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评论】米巧铭:80后的国粹观

11 已有 1981 次阅读   2015-07-25 08:44
2013-11-28 20:20:45 来源:雅昌收藏频道作者:
A-A+

  “85新潮”之前,中国的艺术体制是西方19世纪以前沙龙体制的延续,严格受到了政府的掌控并为社会统治阶层服务。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源于“85新潮”,是“反体制”的艺术,呈现出西方自印象派以来呈现的“前卫艺术”的特征,这种反体制的前卫艺术一时风起云涌。


  直到如今,这种张扬所谓“个性”的、展露社会阴暗面的艺术依然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很多艺术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刻意追逐当下流行的一些艺术形式,不仅使得自己的画作失去创新与个性,同时也拖慢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脚步。1986年出生的米巧铭,作为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以满分的成绩从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并没有盲目的追随“潮流”,她冷静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情感抒发的对象。


  从小她就深受中国国粹--京剧的影响,她深深的被其独特的戏剧魅力所打动,于是开始深入的学习、研究京剧,并逐步尝试用画笔表现京剧中的人物。用西方盛行的油画颜料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国粹特色,对于米巧铭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究且新颖的题材,在对林凤眠等人国画京剧系列画作的欣赏与学习后,她得出了自己的一套创作方式。世界一流美院的数年学习使米巧铭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在造型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她不满足于传统画作中前中后景的过渡与转化方式,用随性凌乱的画笔与颜料涂抹出背景,干净又不单调,并以荷花、牡丹等花卉装饰,笔法写意,不拘一格,更像是国画笔法中的水墨晕染。在人物的描绘上,米巧铭学习并创新了西方后印象主义的“点彩派”技法,用“点彩”的方式描绘京剧人物的衣袍,更好的展现出在灯光晕染下京剧服饰的华丽夺目。米巧铭每一幅以京剧人物为题材的画作中,最为重视的便是对其面部妆容及神态的描绘:像是化妆师傅在为演员上妆那般细致,由于背景的隐没以及其服饰的迷糊处理,京剧人物的面容在整幅画中十分显眼。京剧中最讲求神韵,京剧演员的神态往往表达了京剧作品中的全部情感,米巧铭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准确的描绘表现了京剧人物在剧中的性格特征。


  米巧铭所描绘的京剧人物大其中不乏广为人传诵的经典角色:英明端庄的萧太后,聪明伶俐的丫鬟春香,为爱情而舍命的虞姬、杨玉环,更有具有反叛精神、渴望突破封建体制的杜丽娘……她所表现的人物,每个都是女中豪杰。当然,在画作中充斥着米巧铭的个人情感:对虞姬、玉环的敬佩与惋惜,对萧太后的崇敬与尊重,对杜丽娘反抗精神的赞扬与钦佩等等,都将观众更好的带入到京剧情境之中,这种情感上的互动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画作并产生共鸣。


  身为当代艺术家,同时身为80后的女孩儿,米巧铭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绘画技巧对国粹京剧进行了平面化的表达,这不仅推动了创作技法的创新,更传承与发扬了我国国粹艺术,引领了一批新青年渴望对京剧进行新理解与新认识的热潮。


  米巧铭京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花田错》之春兰



 《牡丹亭》之春香



《花田错》之春兰



贵妃



《白蛇传》 



《霸王别姬》虞姬



萧太后



《太真外传》之杨玉环



《锁麟囊》



图文转载于本人雅昌博客《资讯》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