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毛国伦忆程十发及对其创作影响:中国画要姓中的(之一)

7 已有 4653 次阅读   2015-10-09 10:55   标签微软雅黑  中国画  normal  style  title 
       毛国伦忆程十发及对其创作影响:
           中国画要姓中的(之一)

                                                                   来源: 东方早报


摘要: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初创时拥有老画师69名,平均年龄达64岁,为了将老画家的技艺传承下去,画院把教学和辅导列入了重要任务,当时十多岁的毛国伦有幸成为画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师从樊少云、程十发二位画家。 如今,毛国伦已年届七旬,正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守望·展望—…

推荐关键字 毛国伦 程十发 中国画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初创时拥有老画师69名,平均年龄达64岁,为了将老画家的技艺传承下去,画院把教学和辅导列入了重要任务,当时十多岁的毛国伦有幸成为画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师从樊少云、程十发二位画家。

  如今,毛国伦已年届七旬,正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守望·展望——毛国伦七十回顾书画展”展出了毛国伦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的128幅作品,结合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经历,毛国伦日前就其恩师程十发等的影响与创作体会与记者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被上海中国画院招收为第一批学员时还不满二十,如今也已七十了,想先请你谈学艺的经历,包括怎么成为画院第一批学员的?

  毛国伦:我的父亲是上世纪30年代由家乡浙江奉化移民到上海来的。小时看连环画,一分钱看两本,常令我依样画葫芦地临摹,乐此不疲。其实当时也没有很准确的学画方法。后来1955年下半年进入上海市大同中学念初中,每两个星期有一节美术课,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开始都是临摹,后来进入大同中学高中,让我们速写结合写生,所以就逐渐走上路子。

  1960年秋,由上海青年报社推荐,并由上海中国画院的老画家专程到大同中学挑选,我幸运的被选入了刚刚正式成立的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招收学员的宗旨就是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把老一辈艺术家的技艺传承下去。当年年底,画院为第一批5位学员举行了拜师仪式。我和汪大文同时师从樊少云、程十发二位老师,从此开始了画院学艺的生涯。

  记者:第一次到画院,印象里老先生们讲了什么?

  毛国伦:第一次画院开新学员的座谈会,看到我们有些得意,程十发先生就告诫我们,南唐画院有个学生赵幹,年纪轻轻就画有《江行初雪》,还有宋代画院的学生王希孟,也画出了经典之作,你们也是学生,也要有经典感,你们任务很重,目标定得高,就是没爬上去,也很好了,如果目标是爬豫园假山,爬上去也没什么。

  记者:确实是王希孟18岁就画了《千里江山》长卷,而且都是画史的经典之作。

  毛国伦:所以说让我们有一种敬畏感。当时程十发先生让我们临摹他收藏的周昉仕女图。现在这幅作品还在,是绢本。

  记者:程十发与樊少云两位先生在教学上有什么区别?

  毛国伦:樊少云注重传统,看到好的地方就敲敲桌子,高兴地说没白教。

  记者:他是四王一路的山水吗?

  毛国伦:是的,程十发先生和我说要学樊少云先生怎么用羊毫笔把那种滋润感画出来。樊老师后来送给我一幅作品。当时程十发要求我们十分注重打基本功。

  记者:在打基本功时,发老最强调什么?

  毛国伦:他要求临摹要乱真,而不是意临。当时很严格,也强调速写与默写,然后强调书法。经过两三年的基本功,一直受用到现在。后来1963年就搞“四清运动”,就停止了临摹,到“文革”后更结束了。1964年后来与来楚生合作了一幅作品,《双牲图》,两个小牛,两人一起到宝山的一个乡镇,画写生速写,创作了这一作品。

(图片另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