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英国中世纪骑士题材绘画大师 埃 莱顿作品赏析

2 已有 1887 次阅读   2018-06-12 13:31
英国中世纪骑士题材绘画大师 埃 莱顿作品赏析

《危难关头》(In Time of Peril)

英国19世纪有两个画家,都姓莱顿,都很著名。两人的年龄相差22岁。 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弗雷德里克·莱顿。擅长历史题材,圣经题材和古典题材。Edmund Blair Leighton(1852-1922):埃德蒙·布莱尔·莱顿。擅长中世纪和摄政时代题材。

本篇为大家介绍后一位年轻的莱顿:埃德蒙·布莱尔·莱顿。埃德蒙·布莱尔·莱顿是一位英国画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英国画家。

1843-1855年,其父的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

1874年,22岁的莱顿第一次展出他的作品,连续4年展出,连续4年都取得成功。

1878-1890年,26岁莱顿的作品每一年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1878年正是48岁的弗雷德里克·莱顿开始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史载这两个年龄相差22岁的莱顿是很好的朋友。)

《一位花园里的女士》(Lady in a Garden)

莱顿的两幅作品,《为我的行为作证并加上印鉴》(Witness my act and seal)和《标题中的缺陷》(A Flaw in the Title),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得到公认的极高评价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在伯林顿府(Burlington House),皇家艺术学院所在的综合大厦里年年定期展出,直到他去世的前两年。作为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重要艺术家,莱顿的作品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了四十年之久。莱顿从来没有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院士。

但是,莱顿的很多作品成为蜚声世界的名画,他为人们留下了一个鲜活的中世纪,尤其是他的精美绝伦的骑士题材的作品成为世所公认的著名精品。至今没有出版关于莱顿的研究专著:他的很多作品没有找到。

《婚礼的队伍》(Wedding March)

《开玩笑》(Chaff)

《分离》(Off) 这幅作品的精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几乎很难区分这幅作品是绘画还是照片。

《崔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这是英国亚瑟王故事群里的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

2006年,美国好莱坞投资拍摄了一部电影《Tristan and Isolde》,中译名称为《王者之心》。 这是一部在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以前的浪漫爱情传奇故事,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并列的欧洲两大爱情悲剧之一,这部作品全面系统高度概括地诠释了什么是骑士时代的真正骑士精神。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爵士(Sir Thomas Malory,1405-1471)编写了“第一部完整的亚瑟王的传奇”,全书包括21本书,507章,8个系列的故事集合。他从1450年开始执笔,后来因故入狱,他在狱中继续编写到1470年,再现了英国那一段骑士时代。在他死后,这部“编写了整整20年”的巨著在1485年第一次出版。中国从来没有翻译过这部巨著。日本在下定决心“脱亚入欧”以后,先后两次“全文翻译”了这部西方巨著,并且将亚瑟王的故事精神命名为“骑士道”,作为武士道的必修课程之一,不述。崔斯坦和伊索德,正是这部巨著中的一个故事,并且收集了几个版本的不同说法。

中世纪和骑士题材的作品

莱顿的创作题材,很大一部分是中世纪,尤其是骑士题材。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爵士(Sir Thomas Malory,1405-1471)用了20年时间编写了第一部完整的亚瑟王传奇,全书包括21本书,507章,8个系列的故事集合。全名为:《The hoole booke of kyng Arthur & of his noble knyghtes of the rounde table》,日文版的译名为《亚瑟王与高贵的圆桌骑士》。后来西方各国把这部书简称“亚瑟王之死”(The Death of Arthur,或者法文Le Morte d'Arthur 等。圆桌骑士是最高级的一批骑士,他们与亚瑟王通过“圆桌”会议决定国家大事。托马斯描述的亚瑟王时代的“封建社会”中的“圆桌骑士”的标准如下: 永不暴怒和谋杀 永不背叛 绝不残忍,给予请求宽恕者以宽恕 总是给予女士以援助 永不胁迫女士 永不因为爱情或言辞争论卷入争吵而战斗 莱顿的骑士题材的绘画,受到欧美日本艺术界的极高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作品。

《艾伦·查提尔》(Alain Chartier) 艾伦·查提尔(Alain Chartier,1385-1430)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和政论作家,曾经代表法国出使德国和英国各地,他的文笔犀利洗练,个人品德极其高尚。他曾经得牵线搭桥促成法国王妃玛格丽特(Margaret)的婚姻而得到玛格丽特的亲吻:这种皇家王妃的亲吻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褒奖。

《林中幽会》(Forest Tryst)

《责任》(Duty)

《国王与女乞丐》(The King and the Beggar-maid)描述国王向女乞丐求婚的情景。

《神速》(God Speed!)。这幅作品很难翻译出中文译名,意思是祈愿平安。

《向一位可能登基为王的小王子及时祝福》 (A little prince likely in time to bless a royal throne)

《册封仪式》(The Accolade) 这种仪式也是一种荣誉,所以这幅作品在某些欧洲国家被命名为《荣誉》。

《军队在召唤》(Call to Arms)

《1816》,上图。这幅作品描述了1816年英国皇家军队战胜拿破仑的凯旋仪式。1814年,英国和欧洲列强的80万大军围困巴黎,迫使多次发动战争的拿破仑下台。

1815年,拿破仑复辟,英军为主力在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彻底击败拿破仑。

1816年,英军凯旋,英国确立世界霸权。

1814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00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英国统治世界的这段时间被称为英国统治下的百年和平。

对比之下,法国衰落了:从法国大革命处决路易十六夫妇开始,77年里法国发生多次革命,先后罢黜了五位法国皇帝。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夺权后被处死。1815年:拿破仑被击败,流放海岛。1830年:查理十世被推翻,流亡英国

1848年:路易·菲利浦被推翻,流亡英国。1870年:拿破仑三世被推翻流亡英国

法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英国高速稳定地发展了一百年,又在一战和二战中与美国一起战胜了德国和日本,确立了英美主流国家群的世界地位。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是1933年通过的《1931维斯特敏斯特宪章》(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英国所有属地和殖民地成为主权与英国平等的独立国家并组成自由联合体。这个宪章逐步实现:英联邦现有54个主权国家21亿人口。加上美国等英语国家合称英美主流国家群,总人口25亿。其他超国家组织也一一出现:联合国,欧盟和各种区域性跨国组织等等。

莱顿的这幅《1816》记录了英国战胜拿破仑,英军凯旋归来的历史时刻。

世界文明主流不是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主义邪说。

世界文明主流是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英美新教世界大爆炸-英美主流国家的普世价值。

人类历史被苏联集团系统改写。这套谎言体系,在21世纪末叶全球性破产。

《一个潮湿的星期天的早晨》(A Wet Sunday Morning)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