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峰无坦途——石英画作欣赏

1 已有 93 次阅读   2022-11-16 22:18
展览前言
“峰无坦途”,取自李可染行书条幅“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意为真才实学在陷入艰难险阻以后才能得到,山峰高处没有平坦的路途。

困抽象,峰形象。对于艺术家而言,“峰”是一种具体形象的载体,艺术家通过对物体特征的概括提炼,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思想感情。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如油画、中国画、书法作品,都可引人共鸣,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对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对画家而言,既可是山水画的正山碧水,亦可是花鸟画的花草虫鱼、亦可是人物画的男女老少……皆是画家心灵和情怀的寄托之处。对绘画中的油画而言,当代油画创作是展示画家个性行为的一种途径。正如巴勃罗·毕加索所说:“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创作者个性化的构图、色彩、笔触、形象,皆是画家展现自我意识之处。

对于书法而言,与“以形写神”相通的是"文以载道"的观点,此观点指明书法是一类带有书法家灵魂和思想的艺术品。如王羲之书法不仅通古会今,而且情趣深切,笔意和谐。唐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这样描述王羲之的六篇名作:“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缓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对书法家而言,“峰”没有固定的程式,一撇一捺皆是书法家情感和意气的挥洒之处。

有鉴于此,此次展览以“峰无坦途”为题,以在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深具收藏潜力为遴选标准,汇集了众多在当今中国画坛、书坛和艺术市场中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们的作品。画家们展现了一件件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而成的中国画、油画;书法家们文以载道,纸墨相生,笔走龙蛇,展现了一件件透露其心迹符号的墨迹。艺术家们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笔墨融会贯通,墨随笔至,天趣自来,更是表达了内心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心灵追求。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精神的共鸣。

峰高无坦途,风景却无限。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中国画作品、油画作品、书法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搜狐新闻、凤凰新闻、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永久在线展示。
石英,1957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国画院院聘画家,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画家,伍眉画社成员。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艺术天性的舒缓流淌

——兼谈石英的“淡墨山水”

崔振宽

我有时在想,人为什么会在某个创造性的领域中有特殊的才能,并能持之以恒,取得成功。因为她对之有兴趣,有一种任何人或逆境都无法阻灭的兴趣和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兴趣和能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她对别的什么没有如此强烈而持久的兴趣,或者说为什么别人没有这种兴趣和能力。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对这样的追问,回答只能是:天性的。人们称之为“天才”。“天才”是“天生之才”,是自然天成的,在艺术领域就是这样。我还发现“天生之才”可以有“天才”和“天性”两种不同类型。“天才”之人的才气是爆发性的,是少年气盛的,是早熟的,也往往是外向张扬的,是目空一切人的。而“天性”之人的才气往往少了才气横溢和外向张扬之势,她的才气是慢慢往外渗透的,是舒缓流淌的,是隽永的,是大器晚成的。在艺术领域,尤其是这样。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石英近十几年的艺术历程,说明她是极有艺术“天性”之人。她的艺术天性表现在诸多方面,举其要者可概括为三: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一、敏锐的审美能力

  石英不仅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审美非常敏锐。大约十五年前,她在陕西国画院高研班进修的时候,第一次把去山里画的速写拿给我看,当时让我非常震惊。我很想在画中寻找的感觉,在她的速写中被找到了。后来我们多次出外写生,她都能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发现美。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有时看她拿着相机不知道在拍什么,到住地一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景被她蒱捉到。在对景写生这个很难解决的课题中,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的水墨写生受到西安几乎所有画界“大腕”们的赞赏。另外,石英平时在看画展、看画册、或者看某人的作品,在作出各种审美判断时,都表现得非常敏锐和准确。正是这种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在平凡中扑捉美的敏锐能力,演绎出了她“05、06窑·门”和“08、09、10水墨清韵”等系列的创作成果。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36cmX68cm
二、自觉的个性化追求

  石英早期有一个苦练基本功、学习传统和师承的过程。但她很快就悟到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她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画家成熟的标志,艺术家的个人面貌比什么都重要。风格虽然不能强求,但对风格面貌追求的自觉性一刻也不能放松。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68cmX136cm
石英很关注全国山水画坛的发展现状,作画切记不和任何人“撞车”。她对当前山水画坛的宏大叙事和谨细制作,以及如堆积木式从画到画的时风没有兴趣。她近几年几经蜕变而逐渐形成的“淡墨山水”,就是这种“不与人同”的个性化追求的结果。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石英的“淡墨山水”,不是有些画家那种层次分明的淡雅,也不是文人雅士那种虚无缥缈、不食人间烟火的淡墨。她是清淡而泽厚、单纯而丰富的,是混混沌沌、蒙蒙胧胧的淡墨。她不制作表面效果,笔出中锋,运笔不疾不滞,舒缓自如,有笔有墨。她的淡墨,淡得朴实,淡得大气,淡得别具一格。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美术批评家说:“石英没有去追慕奇峰异石、名山大川,他只在意表现本身的魅力,在营造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她的画,总是以简单平实的笔法,不经意地皴皴点点,在画面上留下疏疏落落的笔痕墨点,并且从不施以重墨,使作品予人一种清淡蒙胧的美感,这种保持始终的清雅恬淡的格调,正是水墨画一种难得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石英所追求的属于她自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三、锐意求变,永不保守

  艺术之难,尽人皆知。所以画画的人,往往有了一点成绩后,唯恐丢掉,采取保守态度而固步自封,这种浅尝辄止不仅使其难登艺术的堂奥,而且随着感觉的淡化,原来的成绩也必然每况愈下。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石英对待已经取得的成绩,从不保守。十几年前她在山水画中运用重彩已初见成效。可能觉得丙烯的强烈色彩与中国画的水墨精神相去太远,遂转至水墨方面的探索。2003年她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的个展中的几幅水墨小品,得到一位“从来不给人说好听话”的画家给予“这几幅可以放到任何展览中都不逊色”的评价。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石英没有因为这样的好评而盲目自喜,也许她觉得那种画法效果的偶然性太大,不利于更进一步表达她的艺术个性,不是她理想的艺术语言。随后的几年间,她从陕北、渭北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从那里的窑洞、门楼、碾盘中激发了创作灵感。她以新的感受、新的视角、新的语言,画了一批以线造型的作品——“05、06窑·门系列”,在陕西国画院的个展中,以崭新的面貌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石英依然没有就此止步。似乎她意识到在窑门系列里表达的那种过于明显的地域性和苍凉苦寒的基调,和她的心里情趣仍略显抵牾。她再一次进行了创作上的重大调整,于是,出现了她近两年来的“更接近她作为女性自己的心境和艺术理想”(贾方舟语)的“淡墨山水”。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145cmX365cm
可见,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石英是锐意求变,永不保守的。从石英的个性和艺术潜能推断,今后她还会有新的变化。但是,据说她准备把“淡墨山水”相对稳定下来,以求更进一步的完善。看来,淡墨山水纵然不一定是她最终的艺术归宿,也应该是她艺术道路中一个大的驿站,这对于已届中年的女性画家而言无疑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实验水墨系列 2022年 97cmX180cm
  石英对待艺术是严肃的、认真的,同时也是从容的、轻松的。她画画也有难度,那是某些技术层面的。在心里的审美构想、驾驭画面能力的深层素质方面,她具有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能力。她即使画八尺大幅,也像处理小画一样轻松自如,没有紧张感。可见,石英是有艺术“天性”之人。她的艺术天性不是爆发性的,不是外向张扬的,而是内敛的,是自然地舒缓流淌的,是隽永的,也是持久而悠远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