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峰无坦途——包洪波画作欣赏

2 已有 92 次阅读   2022-11-20 17:12
展览前言
“峰无坦途”,取自李可染行书条幅“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意为真才实学在陷入艰难险阻以后才能得到,山峰高处没有平坦的路途。

 困抽象,峰形象。对于艺术家而言,“峰”是一种具体形象的载体,艺术家通过对物体特征的概括提炼,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思想感情。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如油画、中国画、书法作品,都可引人共鸣,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对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对画家而言,既可是山水画的正山碧水,亦可是花鸟画的花草虫鱼、亦可是人物画的男女老少……皆是画家心灵和情怀的寄托之处。对绘画中的油画而言,当代油画创作是展示画家个性行为的一种途径。正如巴勃罗·毕加索所说:“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创作者个性化的构图、色彩、笔触、形象,皆是画家展现自我意识之处。

对于书法而言,与“以形写神”相通的是"文以载道"的观点,此观点指明书法是一类带有书法家灵魂和思想的艺术品。如王羲之书法不仅通古会今,而且情趣深切,笔意和谐。唐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这样描述王羲之的六篇名作:“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缓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对书法家而言,“峰”没有固定的程式,一撇一捺皆是书法家情感和意气的挥洒之处。

有鉴于此,此次展览以“峰无坦途”为题,以在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深具收藏潜力为遴选标准,汇集了众多在当今中国画坛、书坛和艺术市场中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们的作品。画家们展现了一件件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而成的中国画、油画;书法家们文以载道,纸墨相生,笔走龙蛇,展现了一件件透露其心迹符号的墨迹。艺术家们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笔墨融会贯通,墨随笔至,天趣自来,更是表达了内心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心灵追求。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精神的共鸣。

峰高无坦途,风景却无限。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中国画作品、油画作品、书法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搜狐新闻、凤凰新闻、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永久在线展示。



包洪波,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顾问,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展山水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


工作室赴沂蒙山写生

为学生指导作业
笔墨灵象 语境新邃
文/邵大箴
艺术源于生命内部的情感释放。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升华,她是超越物象本身的,带有艺术家个性和丰富审美内涵的。


工作室揭牌
当代著名山水画画家包洪波先生,是一位追求心灵和自然共话、喜将自己融入自然去探究山水画精神本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构图上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范式束缚,把画面主题物象和留白同时纳入画面整体构成的统筹考虑之中,使形的轮廓关系和画面的边角发生着有机的内在关联,从而使面画的各种造型因素形成了和谐、完整、丰富的有机整体。


和书画爱好者
洪波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和万物生命节奏。他以时代发展为创作背景,通过画面中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等语言形式,营造亦真亦幻的空间氛围,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别开生面的意象表现。


接受电视台采访
从整体看来,包洪波的山水作品结构严谨不乏空灵,气韵古雅不乏清新,他所作构图以“满”、“密”为主,直追古雅之韵的艺术取向。他的笔墨,极重笔势,以笔势去构筑重山叠水整体气势,活化和深化了饱满的神情意蕴,朴实直率、飘渺空灵的画风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层次的主观精神状态,观之令人折服,细品意境无穷。

兴许,这就是心灵化艺术本来的样子,也是画家一生所追崇的山水本源。


接受电视台采访
古亭寒石幽人往,奇树老屋斜云飞
——赏评包洪波山水画
陈胜临

小引

鸟倦飞而独还,树浓生而长立。时在初夏,为人写序,所序何人?当今画坛彦俊,包君洪波也。闻其名,是山水中人;见其画,亦山水中人也。以其画释其名,是谓绝妙;以其名助其画,是谓天成。可谓:“画因人显,人因画名。”


艺术交流
概论

如今山水,多元并存。余分三派:一曰写生,一曰古典,一曰现代。写生者,流于形,拘于物,只能悦目,不可细品;古典之属,沿袭甚多,亦步亦趋,多出画奴,令人生厌;现代之类,尚在探索,多不成熟,拾人牙慧,贻笑大方(非现代派不行,实力举大纛者稀)或曰:“包君之作,将归何类?”余乃言:“亦古亦新,又古又新,合古能新,变古出新。


郊游
境乃古典,笔墨主流。图像一变,成自家面貌,且风格独立者也。”又曰:“画人能达此境,则可观、可赏、可品、亦可论也。乃为诗:‘笔随心境走,云傍奇峰飞。桃源千里外,幽人自来回。’”读其作,余将细而论之。


吉祥的白龙寺
古亭

亭者,停也,停停行行也。画中有亭,如美人开目,顾盼神飞。包君为亭,或破笔干擦如帽,或简笔行楷似叶,不作正局,左右俯仰,与山川相答,与天地互视。亭空则默待人至,人会则轻语江河。远水遥岑,兴在斜阳之外。


望月
老屋

屋有严谨之格,屋亦有东倒西歪之状,屋更有残破不堪者。斯人之屋,化静为动,舍法取趣,如同行书,追山而走,默默无语,只共幽人往来,独对青山无语。


蒙山春风
奇树

松树贤,柏树寿,槐树刚,柳树柔,桃花乱点,黄叶风皱。洪波之树,变古之繁格为今之简奇。随心而为,随意生置,是破笔落荒率,是符号增幽情。远而望之,古拙生朴;近而察之,苍润并举。


风雨不催
怪石

石,天地间灵物也。石有方圆,自有阴阳。古人常分三面,今人不拘此理而加以变化,乃成个性。石,置之路为基石,设于画为怪石,位不同而调相异也。一石生,二石头随,三石成众,而后石石相叠,积石成山。包君之石,乃为幽石;包君之山,乃为峭山,山有奇气,是因心造境之山也。统而言之,为方中有圆,横斜有致,是平淡从容山,幽怪欲行之壁。


昔日
闲人

当世之人,多为忙人。山水中人,皆是闲人。现实苦闷,故寄托于山水,高情生,逸致起,直与画中人争高低。简笔趣化,有形无形,是对语空山山欲醉,是侧杖溪桥云烟深。看画画闲,看人人闲。乃叹:“人生能有几分闲?”对曰:“是静里智慧久,闲中岁月长。”


沂蒙山大年初一
斜云

山堵则以云开,画塞则以云通,画中之云是增山水之势,媚山之骨者也。洪波为云,或勾或擦,或染或涂,缓缓行于山间,悠悠穿于云际。一变古法,率性而为,与山水共鸣,与烟云而合奏。


牧牛图
飞瀑

长瀑飞落,素练千尺,此画中最具生意者也。作者为图,平面飞落,帘卷霭飞,如影汝幻,声在千里之外,意归梦魂之中。


写生作品
天趣

画人有闲意,画树有古气,画瀑有风致,画石有奇句。云淡云行,桥飞峻崖,水摇无觅。合而统之,竟存天趣。得天趣,有化机,人心见,品格立。


牧牛图
意境

意者,人也。境者,物也。人生高情逸致,境自心间流出。山静静立而不知年岁,舟缓缓行忘却凡尘。是天人和谐物我两忘之境,是云水互会平淡从容之图。


雨后清秋
总论

山川皆作符号,云水化成诗句。不为现实境,竟然梦幻图。此梦何为?余乃曰:“山川闲谈几许,墨痕几道轮回,山外山,雨里景,雾中人。山中霞色,烟中粉花,水镜闲云。朦胧夜色痴情路,余光淡淡模糊痕。”


秋风淡淡
先见画,又见人,闻其论,余乃为词《鹧鸪天》词曰:

老树幽花古寺情,寒江明月对钟声。竹林自锁春秋雨,木磬还敲黄卷灯。忆旧事,看今生,愁烦宠辱尽磨平。迎霜踏雪孤心客,流水闲云寂寞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