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豪放中见真情,诗意中有哲思

1 已有 75 次阅读   2023-01-21 22:07
豪放中见真情,诗意中有哲思

202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大家讲堂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 王涛国画作品精选》一书

下文中作品文章均收录于此书中。

以飨读者~

文|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

20世纪中国人物画家的主体大多出身于正规的美术学院,传统笔墨与写实主义的融合是他们建构画面的基本语言。如今,我们把这支庞大的学院派体系称之为“徐蒋体系”,他们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现实主义题材,由于这样的表现方式大多通过“以形写神”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导致很多画家沉迷于“像与不像”的造型结构,从而过多依赖西方素描的表现方式,特别是涉及描绘国家领袖、革命先烈以及英雄人物的题材时,往往会被“形”的因素束缚,甚至使得很多画家走上了以水墨画素描的路径。后来,“新浙派”人物画以潘天寿“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的理论思想为指导,将中国优秀的传统笔墨与西方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有机结合,尤其是把大写意花鸟绘画的笔墨语言融合到人物画创作之中,从而为中国人物绘画的语言面貌平添了新的气象。

王涛出生于安徽,20岁时考入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他早期在安徽铜陵县文化馆工作,也曾深入体验过艰苦的乡村生活。从他早期创作的《人民总理人民爱》《最后一碗炒面》《迎春曲》等作品中,都能看到“新浙派”人物画对他的影响痕迹。他能够敏锐地注意到写实主义技法与传统笔墨品质之间的关系,说明王涛具有独到的笔墨天赋和精神气质。1979年,王涛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班,在其恩师李震坚教导和点拨之下,既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又把个人的灵秀气质融入其中,从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王涛在浙江美术学院的求学期间也受到了“85新潮”美术的影响,从而赋予了他学院绘画的研究精神与创新追求,这成为他之后的艺术创作不断上扬的关键因素。自从王涛回到安徽以后,他便更加自觉地吸收了新安画派的笔墨语言,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转换了绘画方向,将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与传统大写意人物绘画相互结合,创作出了一番新天地与新境界。由此,王涛的人物绘画以其水墨淋漓、酣畅洒脱的艺术面貌在当今画坛风格卓立。胆大心细的他既做到了“致广大”,又显示了“尽精微”,从而能于豪放中见真情。尤其是在关于当代人物画“意不足”与传统写意人物画“形不足”方面,王涛的绘画作品有着个性化的创造贡献。所以说,王涛是中国当代人物画家群体中代表人物之一。

欣赏王涛的大写意人物绘画作品,往往会有“天惊地怪见落笔,始知豪放在精微”的感触。在看似狂怪大胆的背后,实则是他在思考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与传统艺术品质要求下的成果。所以说王涛的大写意人物绘画,既注重形式语言的创新,又在运笔用墨上狂怪求理,并且做到了“以神写形”来建构画面。他强调造型的锤炼和素描的消化,重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并注重审美上的雅格、文心以及笔墨的情趣,从而使得他的人物绘画作品非常放松和自由。

王涛在主题性人物绘画创作中也一直强调主观化的情感表达和精神上的整体把握。例如在作品《踏歌行图》中,他以鲜红的色彩来统一整幅画面,而针对众多的人物形象不求具体刻画,仅以充满情感的踏歌舞蹈来表达情绪和神态,诗人李白处于画面中心,进而把诗仙的酣醉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重复和叠加的手法,形成了气势如虹的画面效果。所以说,王涛的人物绘画作品是以主观化的人物造型与创作题材相互结合,衍生出了一种在新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中很少、很难出现的笔墨解放和奔放表现。另外,在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王涛在绘画主题中融入了自己对于天地、人生和历史的追问,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变为次要部分,大量的画面空间留给了天地、高山与江河,使得作品的主题情感得以进一步升华。在《喋血》(先祖倪映典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图)、《汉高祖鸿鹄歌图》等作品中也具有深化主题情感的品质。所以说,王涛在主题性人物绘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写实能力以及笔墨的酣畅表达,是一般画家难以达到的高度。因为如今大多主题性创作往往斤斤计较于人物形体的表现、情节的铺陈以及细节的刻画之中。所以,观看王涛的主题性人物绘画,往往会被画面中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带入到他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或许他的画面上没有清楚的、具体的细节表现,但你能深切地体会到王涛在创作主题中表达和探讨的精神内涵。而且,王涛的主题性人物画创作深深扎根于江淮大地丰厚的人文历史与时代生活,例如在《庄周梦蝶》《淮南王八公山雅集》《桐城六尺巷》《李白捞月》等作品中,体现出他执着的艺术追求,以及独特的创作之路。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一次当代人物画专题展览中,王涛的一幅作品震动了我。作品中仅仅描绘了一个人物的背影,但我在背影的动态中读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这样的艺术表现力让我感受到王涛深厚的创作能力。中国传统绘画一直强调“不似之似”,王涛正是在这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极具有性格张力和内在精神。

王涛喜欢描绘古代高士题材,一方面因为王涛自身具有洒脱、散淡、平和的文人风骨,另一方面也说明很重视表现和挖掘文人的内在精神。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往往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传达着一些特定人物的情绪。因此,当我们去仔细评审人物神态时,又会发现这些高士人物的气质与历史记载相互一致。所以说,王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尽管都是高士人物,却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非千人一面。

除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之外,王涛还借助古人题材阐释了很多哲学思考,也因此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具有哲思的作品。例如在《醉八仙》《竹林七贤》《山鬼图》等作品都带有其独特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他对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思考与追问。事实上,王涛在绘画中探讨的哲学问题并非是现实生活中常会谈论的话题,而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理念的思考。当王涛在创作中将哲学思考与自由烂漫的笔墨相互融合时,便给我们带来了豪迈奔放的艺术感染力。

近些年来,由于王涛偏居于安徽合肥,以致大家对于他的关注程度尚有欠缺。但在中国当代人物画坛中,王涛无疑是把中国水墨的表现性特征释放得十分酣畅淋漓的艺术家,他在创作中将中国传统诗意文化的魅力和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与中国水墨人物绘画结合得极度完美。所以说,王涛是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中十分难得的大家,也是独具艺术气质和个性语言的优秀人物画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