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周学良的日志

周学良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11
    什么是中国画? ——只有书法能够拯救中国画 (转自:自悟源)   当下,画中国画不善书者居多,其中中国美协的主席副主席及中国画艺委会成员也是如此,中国画由此而被导入歧途,实为中国画之特大悲哀 !        **
  • 10
    中国的国画讲究:   (转载自“ 耕云种月 ”) 1 、画面有意境,画外有精神,画外有画。   2 、格局版式讲究密不透风,疏能跑马,即疏密有致。   3 、诗、书、画、印俱佳。   4 、写意画需要注意是否大写意与小细节的结合、比例是否协调
  • 3
    注意: 折扇並非中國發明.... 我国扇子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可以扇风纳凉之外,还和扇子雅致精巧和扇面的书画艺术分不开。扇子在我国源远流长,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学装饰功能。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代以后又出现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
  • 19
        今天下午“山东卫视”收藏天下、“访谈”栏目组,打电话邀我加入活动。时间二十分钟,连播十次。价格三万。我拒绝了。请大家注意了!我可不需要那个虚名。有人要。你就花钱去弄吧。     有那三万元,能买机制生宣三百七十五刀,(八十元一刀)够我三十一年练字用纸(每月消耗一刀)
  • 8

    七绝 品芥子园 步连城(成君)韵

    七绝 品芥子园 步连城( 成 君 )韵   王氏三兄 笔墨精, 寄心畅物理融情。 卷开芥子良师益, 格物操觚雅韵宏。   注:三兄是,王概、王蓍、王臬、 2012 、 6 、 12  
  • 15
    再品“芥子园”   ( 100072 周学良)   先师 关亨九 先生尝曰:“人之学世间任何一技,必正心诚意对之。你对它有情,它对你有意,久而久之,必成情深意重之旨趣。”又说:“学任何一技,其理、法、术之三昧不可缺一。使学人明理见性,明白道理,豁然开朗而通达。性者
  • 12

    品味“芥子园”

    品味“芥子园”   ( 100072 周学良)   少年时读“芥子园”,只是照猫画虎。一板一眼地学,一笔一划地画。既不知其中的内涵,也不知其中的意境,全在表面。至于书画史、论源流,皆不知所云。正如古人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到了中年,虽有知识的积累,尚乃显不
  • 7
    “要”来的《芥子园画传》   (北京 100072 周学良)   一九六二年的中学时代,也是我最难以忘怀的年代。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历史的往事搅上心头,难以磨灭。是那样的清晰可见。是那样的触可得。有一件最让我难忘的是 “要”来的《芥子园画传》。 步行是我们这样
  • 16
         漫谈“笔会”   “笔会”一词近年使用频率不断攀升。远至国家电视台,近至省市“书画组织”;下系民间书画爱好者。多者上百人参加,少者三五人,成群结队。“笔会”之风已演为一种时尚。开口便说我参加了某某笔会,心里那畅快,虽甘酒入口,爽而不可与其匹
  • 2

    说:“圣教序”

    说:“圣教序”   习行书的人,写“圣教序”者多矣,有的终生不息,实属难得。然对于其文字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有的只学字而不顾含义,有的一知半解。还真有下功夫的,能通解全文;而附诸本身而自警者、自修者不乏其人。我就属于一知半解者之例。未能深究。但对于我个人心仪的段落却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