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吴宪生:有容乃大,中国画艺术的生生不息即在于此

14 已有 5057 次阅读   2016-06-11 10:25
吴宪生:有容乃大,中国画艺术的生生不息即在于此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4-19 14:41

家常话 吴宪生作
家常话 吴宪生作

山村小学生 吴宪生作
山村小学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人物写生 吴宪生作

    樵人论画悟道

    吴宪生 

    观汉画像石、画像砖上的人物剪影,不着一口一目,却有似脱兔者,有如处子者;文官武将,自有分明;耕作伎乐,各有抑扬;男丁刚烈雄健,女优宛转婀娜。此之妙技,后似无有媲美者,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今生出作画之点滴感怀,与同道中人共探讨。

  悟道中国人物画

  将人物画得逼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有扎实的抓形能力,断然不能为之。世人常因力不逮而弃之,美其名曰“不求形似”,实乃自欺欺人也。

  人物画,立意第一,造型第二,笔墨第三。立意浅不能动人,造型差不能服人,笔墨弱不能悦人。

  画人物画,该有素描功底。至于学什么样的素描为好,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所见,还是学西方古典用线表现为好。从素描走向人物画,不是简单地以水墨替代铅笔或木炭条,而须将素描关系转换成笔墨关系,以笔墨的虚实浓淡来表现形体的起与伏,以用笔的变化来完成形象的塑造,从而使作品不仅具有素描表现的准确性,而且具有中国画自身语言的表现张力和强烈的形式感。

  画人物者常留恋一根线、一块墨的变化,而忽视整体。初学者更易陷入衣纹的纠缠之中,结果人物形象被一堆抢眼的衣纹淹没。单个人物的创作,其衣纹宜变化多样;多个人物的组合,衣纹则宜简练而协调。

  人物画在笔墨技法的表现上不及山水画丰富,在线条运用上不及花鸟画灵活,唯在情趣的表达上胜于二者,因而古人尽在人之“神韵”上做足文章。

  世间一切生物,唯人的表情变化最为丰富。忧愁与快乐,往往只在毫厘之间。眼角往上翘一点儿,嘴角往下撇一点儿,人物的表情便有很大不同。故人物画的造型须紧扣人物的表情变化,于细微处下足功夫。

  传统人物画是以类聚(如“吴家样”“曹家样”),所以把造型程式化视为圭臬:李白像与苏东坡像换个衣衫便可相互通用,杜甫像与陆游像调个乌纱也同样各自妥帖。现代人物画是以个分,所以造型概念化便犯了大忌。孙中山与邓小平都穿中山装,但也得分出些微不同。周家大先生鲁迅的眉宇间凝聚着战斗的激情,你得随时防止他投出匕首来;周家二先生周作人虽曾经是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因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金丝边眼镜后透出的目光总有些底气不足。

  为中国画续华彩

  “不似之似”乃是中国画的造像法则,“不齐之齐”乃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特征,“不平之平”乃是中国画画面处理的审美取向,此乃中国画艺术的三大要素。

  一流的画家创造法则,二流的画家遵循法则,三流的画家则只会模仿法则。

  传统不是一根橡皮筋,任由子孙们无限制地拉长;传统是一根环环相扣的链,后人须不断地续上自己的一环。画画者要不唯古人、不唯书本、不唯权贵,唯真情实感为上。

  我们常说苏东坡怎么说、董其昌怎么说,唐人怎么画、宋人怎么画,可很少思考我们应该怎么说、怎样画。如果硬将古人的审美观来套现代人,其结果便如各仿古街上的店小二,穿着古代服装哼着流行歌曲,尽卖些假古董。

  文人画的理论与其实践多有自相矛盾之处,有些戏言,尤不可当真。文人画里也鲜有人物画佳作。就人物画而言,文人大多是业余画家。以文人画理论解说中国人物画历史,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学画者不仅要了解中国美术史,尤其要了解世界美术史。不要狭隘地将艺术分成中国的、外国的或你的、我的。无论中国艺术还是外国艺术,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理念,“以人为本”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国的现代人物画应当补上“以人为本”这一课。

  提起中国画,人们便想到诗书画印,似乎一幅画没有题字便不完整。殊不知,有些画是不宜题字的。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即便是王羲之的字题上去也是多余的。乾隆皇帝在许多画上题字,提高了作品的经济价值,却降低了其艺术价值。

  中国画界有一个吴冠中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是黄宾虹、陆俨少,则乏味得很。时间是检验艺术的试金石。当年受冷落的林风眠,今天照样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有容乃大,中国画艺术的生生不息即在于此。

  吴宪生1954年生于安徽宁国。197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结业于方增先、顾生岳任导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书画报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