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简历] 人物生平

10 已有 4784 次阅读   2016-06-11 12:35
                     人物生平

    


   吴宪生(1954—),宁国市人。中国美术学院成人分院院长、中国画系教授、著名的中青年画家。从小学到中学,吴宪生就显示出绘画的天赋。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但仍画笔不辍,拜师学艺,致力于油画创作。1975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学习,1978年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被留校工作。浙江美院招收文革后首届研究生时,吴宪生有幸进入著名中国人物画家方增先、舒传曦及顾生岳教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深造。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如饥似渴,潜心创作,无论绘画理论,或者创作技巧,悉心掌握,深得导师赞许,其作品《思》被中国画协选送日本参展。毕业后,方增先教授留下他给自己当助教。此后,吴宪生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教学和创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吴宪生从给方增先教授当助教始,就致力于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及人体艺术探讨和研究,其成果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较大影响。吴宪生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一贯主张借古开今,融贯中西。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国人物画的真谛,从传统艺术中吸取养份,可又不满足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另一方面,他吸收西方素描方法和现代绘画技巧,将其揉合,为我所用。1986年,国家教委召开教育研讨会,吴宪生的教研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并在全国艺术院校教学中推广。
   他不仅在实践中狠下苦功,而且不断总结经验。从1987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和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画册《人体线条素描》《吴宪生水墨人体画选》开始,他陆续在国内出版了关于人体素描和水墨人物画集达10多本。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和亚洲艺术中心共出版了他的5本画集,韩国和日本也出版了他的画册和著作。发表教学论文几十篇,参加国内外画展十多次,获大奖多次。1993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素描教学新论》理论著作,可以说是吴宪生造型艺术基础教学和人体艺术研究的经验总结,具有开拓性和领先价值。1993年,他获得了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二等奖。

   由于成绩突出,1992年,年仅38岁的吴宪生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吴宪生是在中西文化大交融中成长起来的国画家,他有着丰厚的传统中国画的底蕴,又在接受着西方绘画的营养。他在主攻人体素描的同时,大胆地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条、墨韵之美和西方绘画的色彩之丽,巧妙地融汇到形体的塑造中去,将写实、写意和意象表现有机结合,自成一格,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的水墨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艺术上具有先锋价值。
   他的《女人体素描》《人体线条素描》《头像素描》《水墨人体画》《吴宪生水墨人体画集》等5本画集于90年陆续在台湾出版,在台湾美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有评论说:“吴宪生先生对于人体水墨素描之尝试,开展了人体画创作之可能性,也丰润了传统水墨画之创作,因而,不论就创作或教育之层面来思考,吴先生的创作均深具意义。”

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肖峰在台湾《艺贵族》杂志上以《兼容并蓄,继往开来》为题专门介绍了吴宪生的水墨人体画。他认为“吴宪生的人体素描包含着一种明显的民族精神和中国气派。”其原因是得益于吴宪生对中国画的研究,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中国人物画的实践者,他将中国画中许多优秀的精华融合到素描实践中去,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气大而有活力,细腻而富于激情,大胆取舍,语言简炼而丰富,用线自如,既有深度又有力度,无论在表现对象,表达感情还是构成画面的节奏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吴宪生的《水墨人物画》在台湾一版再版,他的《水墨人物画技法》一书,在东南亚产生了反响,日本、韩国争相出版……吴宪生的名字也被选入《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中国现代书画家大辞典》。
   1992年,他应巴黎绘画界之邀,赴法国和欧洲考察参观,并在巴黎艺术城举办了个人画展,博得了巴黎绘画界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布律诺女士连声称赞:“这是近年来艺术城展出的最好的中国艺术作品。”《欧洲时报》、《龙报》作了专门介绍。接着又在法国佛朗索娃画廊举办了画展。1993、1994连续两年应法国勒阿佛市的邀请,在其画廊举办个展。像吴宪生这样频繁受邀出国办个展的情况,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难怪被美术评论界称之:“吴宪生是水墨人物画领域中的佼佼者。”

   他不仅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有自己的个性:即有传统技法的师承,又有现代手段的运用,泼墨、泼彩相得益彰,大气磅礴又不失精烈,气韵贯通,水墨淋漓,在墨团中发挥出各种形式。
   现已担任成人分院院长,又是研究生导师的吴宪生仍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每天坚持画几张,并撰文著书,吴宪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要“让中国水墨人物画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天空中的一颗璀灿的明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